霞浦农业网 >> 点花黄精

青海省退耕还林带来的新希望油渣果紫萁属芫荽菊毛房杜鹃荷包花

2022-08-11

青海省退耕还林带来的新希望

青海省退耕还林带来的新希望

发布日期: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

“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千百年来诗人笔下一片苍凉的青海高原,如今正谱写着“又是一年芳草绿,春风十里杏花香”的历史新篇。驱车穿行于青藏高原东麓崇山峻岭之间,漫山新绿直逼眼底,淡雅草香沁人心脾,数百万亩退耕还林地上布满着绿色的希望。

在这里,与林草一同生长的还有西部人的幸福。走进青海农牧区,丰收充溢在田间地头,笑容写在村民们的眉梢。退耕还林工程正浓墨重彩地勾勒着西部人崭新生活蓝图。

“卖血乡”的变迁

青海省乐都县马厂乡甘沟滩村村民李海潮家共有20亩地,现在已退耕19亩。他说:“退耕后,我家每年可得1900公斤粮食和380元的补助。在政府帮助下,家里建了个简小叶毛茛易温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农闲时再出去打短工,每年收入不少于6000元。”

甘沟滩村位于海拔两千六百多米的浅山地区,这里十年九旱,土地贫瘠,风调雨顺时亩产小麦也只有五十多公斤,如果遇上干旱,就会颗粒无收。村里年年靠国家救济,80%的成短葶飞蓬年人靠卖血维持生计和供子女读书。回忆起两年前的光景,李海潮心中有些酸楚,“我家两个孩子读高中,每年学杂费需要三千多元,庄稼收成少,全靠吃救济粮,为了能让子女读书,我和妻子只得年年卖血”。

李海潮说,退耕还林后,国家补贴解决了温饱问题,他也不用守着穷山过日子了,在乡技术员指导下学会了温棚种植技术,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还计划进行舍饲圈养,发展家庭畜牧业,现在再也不去卖血了。

马厂乡过去是青海省远近闻名的“卖血乡”,这个乡11个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卖血。乡党委书记李福平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全乡3.6万亩耕地已退耕2.3万亩,明年还计划退耕7000亩。为了帮助退耕多花亚菊户脱贫致富,政府出资为每户建了个简易温棚,发展高效农业,每个温棚年收入在2000元以上;全乡扶持了300个舍饲圈养示范户,推广规模养殖技术;同时将所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300户村民迁到外地居住。退耕还林后,村民们富裕了,已不再吃国家救济粮,也不用靠卖血为生了。

青海湖畔的牧人“别墅”

碧如翡翠的青海湖畔,二十多套新建砖瓦平房一字排开,房前是茂盛的人工草场,屋旁是既作羊圈又可生产蔬菜的温棚,这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建立的“现代化产业”示范点,群众把这里称作牧人“别墅区”。

居住在别墅区的是共和县江西沟乡下社村的牧民。正在别墅前院收割燕麦的藏族牧民才科友热情地将请进了刚刚装修好的新家,捧上了浓香的酥油茶。

40岁出头的才科友说起生活的变化滔滔不绝。两年前他和家人还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近年来草原沙化比较严重,每到季节变换,他都要带着全家赶着几百头牛羊,驮着帐篷,到三四十公里外甚至更远的地方寻找水草。

“在政府的资助下,我们建立定居点,再不用受游牧的罪特别是充当单车关键部份的车胎的生产——只有具有耐磨损、耐磨擦、耐化学品和耐用等优点的材料了。”才科友说,“我们每户分得30亩地,我种的燕麦和萝卜足够圈养200只羊”。

走进才科友家屋旁的温棚,看到了布满藤萝的菜瓜、艳红饱满的西红柿还有滴着露水的黄瓜。“过去我们牧民一年到头难得吃上蔬菜,现在吃的绿色食品花样可多啦!”才科友高兴地说。

共和县农林环保局局长魏生超说,退耕还林后,很若展开长度不足时多草地都在封育,为了帮助牧民,县里为牧区进行以草场围栏、牲畜棚圈、房屋定居和人工种草为主的草原基础设施“四配套”建设,将舍饲圈养、温室养殖、科学育种结合起来,改变牧民的生活方式。

西繁东育富农家

随着退耕还林后可耕地的减少,青海省东部地区根据农牧结合的省情优势,引导退耕户进行“西繁东育”,即在每年冬春两季西部牧区牲畜膘情不良时,将大量牛羊贩运到饲草料资源丰富的东部农业区进行舍饲圈养育肥后再集中出售。

青海省平安县石灰窑乡下河滩村村民冶生录家的6亩地全部退耕了。他说:“过去种田‘靠天收’,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政府帮助我贷款2万元进行牛羊育肥,每年冬春两季可育羊400只,每只羊从西部牧区以340元购进,育肥出栏后能卖三百五十元左右,收入可不少哩。”

下河滩恒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村是平安县实施牛羊“西繁东育”的示范点。村委会主任告诉,以“小群体、大规模、集中建设、分户饲养”为模式的牛羊“西繁东育”项目给村民们带来了福音。每年秋冬季节,村民们从省内牧区购进牛羊,暖棚育肥三四个月后出栏。按现在的养殖规模,全村75户示范户每年可出售育肥羊四万多只,利润在400万元以上。退耕还林后,山变绿了,以前夔州毛蕨一下雨就流泥浆的小河沟也变清了,农民也开始富裕了。

近几年,平安县争取“西繁东育”项目资金三千多万元,农民自筹资金3500万元,先后建立了一大批示范基地,扶植规模养殖户3188户。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积极推广高效设施农业,指导农民发展白灵菇、花卉等科技含量较高产业,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

剩余劳力大转移

2001年以来,青海省退耕还林面积已达四百五十多万亩,而从土地耕作中解脱出来的剩余劳力就达三十多万人,“劳务经济”已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平安县洪水泉乡槽子村原有104户人家,四分之三的土地都退耕了,现在四十多户村民举家搬迁到了西宁市和格尔木市等地开饭馆、烤羊肉串或做其他生意。村党支部书记刘左元说:“现在每户基本只留一两个人照顾庄稼,其他人全去打工了。”据统计,仅青海省海东地区每年的“劳务经济”收入就高达7亿元。

走出高原的农牧民开阔了眼界,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一些外出打工农民凭借独特的民族特色创出了品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撒拉人的拉面馆几乎遍布大江南北,深受欢迎。化隆回族自治县下胡拉村马依哥老汉的5个子女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开拉面馆,一年净赚三四万元。

为了帮助农牧民外出就业,青海省劳动部门建立了完善的劳动就业服务络,形成了省、地、县、乡、村联动服务体系,并开展各项劳动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

海东地委副书记刘山青说:“退耕还林再造秀美山川,也改变了农牧区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过去农牧区群众既闲又穷,总是聚在墙跟下晒太阳、说闲话。可如今,他们忙着种树种草、外出务工,全力以赴奔小康。”

武汉白癜风好医院
成都专治白癜风的医院有哪几家
武汉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
合肥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友情链接